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娃上小学落后,原因不会超出这2个 焦点简讯

时间:2023-07-03 15:01:27来源 : 大J小D

娃上小学落后,原因不会超出这2个

最近很频繁地被问到一个问题,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学,肯定会遇到跟不上的情况,可以怎么做,如何应对呢?

不得不说,这一届父母要比我当年更厉害啊,想想我当初可是没有这样的觉悟的,总觉得自己都那么用心陪伴、学了那么多育儿方法,在家启蒙,压根没想过要去面对“落后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当然,后来现实教会了我做人,小D好几个方面都“暂时”落后。那天我还在和团队小伙伴说,你可算问对人了,这件事你去问家里有“牛娃”的还真不能给你啥建议,哈哈哈。

01

先把“落后”归归类

面对孩子的暂时落后(注意我的用词,我习惯加上“暂时”,落后是暂时的,余生那么长),如果见啥抓啥,效果不一定会好,但父母孩子肯定会焦虑,亲子关系肯定受影响。

解决问题的关键是,透过现象看本质,抓住问题的核心关键。我第一个建议就是,先要把“落后”归归类。一般小学落后,原因不会超出这2个:

落后类型

1、地基型落后:大运动、精细运动、社交、语言

2、技能型落后:认字、阅读、计算、写字

我的分类很主观,但这就是我的方法论。关注我时间久的朋友们肯定可以看出来,地基型的落后都是我这个公号过去8年不断强调的学龄前重点。

为什么我称为“地基型”呢?因为这些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,这些没有,哪怕家长花大力气逼着孩子构建“技能”,要么事倍功半,要么怎么也赶不上。

01

大运动

决定孩子身体协调性和大脑神经元突触的链接,这是学习的关键;

02

精细运动

决定了孩子的握笔写字和追视阅读;

03

社交

决定了孩子在校园环境的安全感,很大程度奠定了他的学习动机;

04

语言

决定了孩子的输入输出的效率,很大程度会影响他对于学习的反馈。

地基型的维度,一般家长无法轻易评估(除非像小D因为之前脑损伤会去专业康复机构去评估);但技能型的维度,任何普通人都能评估。

这也是为什么,孩子的暂时落后会有欺骗性,我们容易关注自己“看得懂”的落后。

但如果方法不得当,就会出现父母孩子都很沮丧,“差生”就被定型了。

02

学会内部翻译

当然,大部分老师反馈孩子的表现时,都倾向于反馈孩子的技能型落后。那如果你明白了我上面写的逻辑后,咱们作为父母的就要学会内部翻译

老师反馈:

你家孩子写字很差哦,回家多练!

我听到这个后,就先把“写字”这件事放进我的落后归类系统,

这是地基型的还是技能型的?哦,是技能型的。

技能型的暂时落后怎么办呢?需要先去排查,为了达成这个技能需要的地基有什么?这些地基孩子有没有落后?

小D的精细运动因为当年早产的影响,的确有挺大的落后的。那么我不仅要提高她写字,我更需要提高她的精细运动。

怎么提高精细运动呢?

地基型落后的锻炼,可以投其所好,多换花样。比如她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乐高,我们就多鼓励她搭小颗粒乐高。最近她特别热衷可以像我这样打电脑,那么我们就开始教她打字,这些都是在锻炼小肌肉群的力量和协调性。

与此搭配的就是技能型的提高计划。因为自己特别清楚,技能之所以称为“技能”,就是需要花时间,需要搭配地基才能水到渠成。

那我们的计划中心思想就是,保持兴趣,每天量不多,持续愿意写;时刻给正反馈,不求一次到位就写好,而是关注她进步的轨迹。

所以,你们看,我不担心可以衡量的结果的落后(技能),我更加关心那些不能衡量的能力培养(地基)。

提到孩子落后,父母一边担心一边就评价,笨、粗心、懒、不爱读书等等。允许我说句不客气的话,这就是父母的“懒政”。

我们懒得去观察孩子,懒得去认识自己的孩子,懒得去学习如何给自己孩子评价打分。

我们压根不了解自己的孩子,那只能依赖外界评价体系。而这个世界那么大,唯一最方便的评价体系就是打分,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变成“标准件”。

这样的打分体系有存在的意义,但这对于我们父母育儿只能是参考分数之一,而不是全部。

大喊担心孩子落后的朋友们,倒不如冷静想想,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思考,孩子到底哪里暂时落后了,需要什么帮助呢?

03

需要担心“落后”心态

当然,我有个极大的担心,那就是担心“落后”的心态,也就是小D面对“落后”这件事的心理。

很多人看到这里也许会说,我也担心这个啊,所以我才那么担心落后的结果啊。提前学,拼命鸡娃,那孩子一直成绩好,自然就有了心理优势啊。

但我想得挺明白,自己肯定没有能力可以托住她,让孩子的生活永远“领先”而从不“落后”。

那我选择的是,在我还能陪伴的时候,从小让她从这些暂时落后的小事里,去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。

什么是落后的心态呢?

具体表现为出现极端自我评价:我是失败者,我就是永远学不会了;行为上消极:摆烂躺平,不愿努力。

那么我们要怎么干预呢?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。

这种心态本质是失去自我价值感,而孩子在未成年之前,他们的很大价值感来源就是父母。

很多父母也许从不吼打孩子,但他们比孩子还无法接受失败和落后。

每次孩子的落后,他们的脸色、肢体语言都已经和孩子说明了一切:你只有很优秀,父母才会爱你。落后是不被允许的。哪怕他们言语鼓励,但所有的话语都在暗示,下次一定不能落后。

长期处于这样思维模式的家庭中,那么这个孩子就自己困在了“落后就是永远”的束缚中。

所以,我们要做“托得住”父母,可以托得住孩子的最差结果,并且愿意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。

面对孩子的落后,可以告诉孩子,有人的地方就有排名,排名不能定义我们这个人。但如果我们想提高,那就告诉自己,这是暂时做不到,我可以努力试试看去提高。

家里不要只为成功兴高采烈,尝试去庆祝失败,庆祝孩子哪怕没做到但努力的过程。我们家最特别的“传统”,是给女儿庆祝失败

父母也要多和孩子“示弱”,告诉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,让孩子看到,哪怕不是“样样第一”,我们也能是最爱的彼此。

最后,也要引导孩子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,你开心吗?你舒服吗?你为自己自豪吗?

慢慢我们都发现,原来得了第一也不一定开心;有时候输了反而很自豪。价值观多元了,心态也就好了。

一个具备良好心态的孩子,又有什么竞争可以“打败”他呢?

04

写在最后

做自媒体8年了,可以说自己真正在育儿这件事上“知行合一”了。

记得当年我特别认真学习早期儿童教育并且分享给大家的时候,就有人留言说,你这是孩子还小,等孩子上学后,就知道后悔了。

如今小D已经是小学生了,而且也不是学霸牛娃,我需要面对她的不少暂时“落后”。那讲真我一点不后悔。

反而我十分感谢早期的这段经历,让我更有底气面对,而且更加笃定,人生之路那么长,真正能走到后面的关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。

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利、一次里程碑没达到,一次和“别人家孩子”比较落后而担心。

我们真正要担心的是,有没有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培养美好的品质和能力,让他们能拥有面对社会、面对落后、面对自我评价的能力和勇气。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